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娟子每日科普:Rh血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娟子每日科普:Rh血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阅读量:3847061 2019-10-27


点击关注| 用科学击碎谣言
娟子科普日:
Believe
Rh血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万茜
(1)Rh血型与新生儿溶血症现象最早由Levine和Stetson在1939年描述:一个接受过其ABO血型相符丈夫输血的孕妇产生了死胎,随后发现该妇女血清能和其丈夫及其80% ABO血型相符的白种人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1]。紧接着第二年,Landsteiner和Wiener发现用恒河猴(Macacus rhesus)红细胞免疫兔子得到的血清能和85%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认为在恒河猴和人的红细胞表面存在一种共同的因子,命名为Rh因子(Rh factor ),能被人和动物的抗体识别[2]。Rh血型系统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是最为复杂的血型系统[3]。
Rh血型系统抗原位于两个蛋白:RHD编码RhD,决定D抗原;RHCE编码RhCE,决定C/c, E/e抗原。RHD和RHCE属于RH双基因座,尾对尾排列于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两者高度同源,前者为后者重复、演化而来,中间为SMP1 。SMP1分子是一种分子量为18千道尔顿的膜蛋白,可能与RHCE, RHD基因的转录有关,其确切作用尚不清楚。RHD上下游存在两个Rhesus盒子,不等交换可导致RHD缺失。
(2)RHD和RHCE基因10个外显子中,1、2、8和10四外显子序列相同。RhD基因的第3、4、5、6、7和9外显子是RhD的特异性序列(图2)[5]。
 
RHD是12次跨膜的蛋白质,有6个胞外区、12个跨膜区和7个胞内区。抗原表位存在于胞外区。胞外区发生基因缺失或错义突变是造成RH血型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跨膜区和胞内区发生突变也会导致RHD抗原表位的变化(图3 ) [6]。
 
  Rh血型系统主要有D,C, c,E和e5种抗原,其中D抗原免疫原性最强,D抗原是最重要的Rh抗原。D抗原只存在于人红细胞膜(包括脐带血红细胞),不存在于其它组织细胞中。临床上常规用抗D对Rh血型进行初筛,将阳性结果称为Rh阳性血型,将阴性结果称为Rh阴性血型。Rh阴性血型包含D阴性、部分D、弱D和DEL 。
 
——节选自:永和救援《RhD血型科普手册》
2019年10月26日
稀有血型永和救援简介
永和救援科普第一集:什么是Rh阴性血?
稀有血型科普第二集:Rh阴性血的妈妈们注意啦!
永和救援始终秉承“自救、互助、公益”的初心,坚持无偿救助,倡导人道、博爱和奉献的精神,砥砺前行,在努力坚持中不断探索民间公益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感谢一路走来关心和支持稀有血型群体的社会各界团体、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
 
感谢志愿者:以爱之名,传递希望!
如您愿意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请加微信:
亮子:zhanghongliang920217
永和:jyh64860590
并请告知您的姓名、性别、血型、联系方式。
如您备孕或怀孕中,可联系稀有血型永和救援生育群负责人加入生育群:
娟子:wcj--wx

捐助爱心,请识别以上二维码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