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18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量子速读”一下火了。媒体以常识为武器,口诛笔伐,但依旧挡不住有些家长想去尝试。诸多媒体中,白岩松的一句话点得很准:相信量子速读的家长,大都是不读书的。
这句话,我同意,只要父母自己有一点点最基本的阅读训练,对“1-5分钟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籍,并可以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全面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数量”这种鬼话,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
而且,就算现实中真有人能做到这种高速阅读,读过,能复述,就算是明白书中的意思了吗?这是藏在这个话题背后,大家不愿意思考的问题。
阅读有没有方法,答案是肯定的,但我绝不相信这种方法。其实,类似的闹剧早就有了,蒙眼辨色、蒙眼骑车、手掰钢勺,用一个看上去高大上的术语,配上一些简单的欺骗手法,就能让家长上当,而我们真的不缺这种家长。
有人说,如今的社会,最缺骗子,因为傻子太多。
当人没有了智识,没有了思辨的精神,是极度可怕的事情,社会也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印度电影。因为,我可以看到美妙的歌舞、宏伟的泰姬陵还有蒙着沙丽的曼妙的女子。
长大后,发现真实的印度并非如此美好。它多次被外来民族侵占,因缺乏抵御的能力,轻易地被侵袭和掠夺。灾难过后,印度因为缺乏反思精神,不能从中获取进步的力量,这与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有《印度:受伤的文明》一书,他细致地为我们揭示了印度这个经历了古文明的国家,为何会在衰落之后久久不能崛起的真相。
印度被侵略后,在印度教和甘地主义给人们遗留下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下,生活于其中的人民习惯被约束、被压迫。没有进取精神,缺乏思辨意识,从而阻碍了印度的发展,造成了国家的落后。
奈保尔强调,印度是一个没有“智识”的国家,智识上的狭隘和脆弱,不具有思辨的精神,才使得它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汉字——“思辨”的“辨”字。
“辨”最早出现在金文中,写作“
”。小篆在字形上变化不大,写作“
”。要想了解“辨”,必须先认识组成“
”的“
”和“
”。
“
”是什么?《说文解字?辛部》说:“辡,罪犯相互争辩、辩论。”,其实它就是“辩论”的“辩”的古字。
“
”是由两个“辛”会意而成的,它之所以与罪犯争辩有关,便源于“辛”。
甲骨文中“辛”字形为“
”,金文中“辛”写作“
”或“
”。小篆大体依存了后期金文“
”的写法,只是在下部加了平直的一横,写作“
”。
许慎在《说文解字?辛部》对于“辛”的解释是:“辛,中秋时万物成而熟;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从
。
,罪也。”许慎对于“辛”的解释主要是依靠了四时、五行与五味。他说,辛在四时中代表秋,入秋后万物皆成熟;辛在五行中代表金,金刚硬;辛在五味中代表辣,人遇辛辣则会痛苦流泪。同时,许慎亦指出“辛”是一个从一、“
”的会意字,“
”表示罪行。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甲骨文以及早期金文的“辛”字——“
”“
”,它们很像是圆尾尖头的刀具。
据史料记载,古代有一种叫做“黥”的刑法。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然后再涂上墨汁,因而也叫墨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孙膑曾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到了魏国,成了魏惠王的将军,而他自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孙膑。为了消除这个威胁,庞涓让人找来孙膑,给孙膑巧施罪名,最后用刑具砍断了孙膑的双脚,还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以此来逼迫孙膑不再露面。文中说:“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
”便是那个在人面上刻字的刑具。在字形字源的发展中,与“辛”有关的字便与刑法有关,如“辟”。
刑具施于罪犯,两个“
”会意而成的“辡”字便有了罪犯相互争辩的意思。
“
”字很简单,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汉字中是见过它的,它就是“刀”。
当诉讼的双方在公堂之上久久争执不下的时候,就得看我们掌握着裁判权的官员的决断能力了,像狄仁杰、包公这样的断案高手,自然是火眼金睛,不会放过一个坏人的。
《说文解字?刀部》说:“辨,判也。从刀,辡声。”因而,“辨”的本义就是辨别,判别。
《庄子?秋水》中说当秋水汹涌而至,大川水流汇入黄河时,致使河面宽阔进而波涛汹涌,黄河两岸和水中的沙洲之间牛马已然不能分辨了。这时,河伯狂妄的心态显露出来,他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他却不知,自己就像个井底之蛙,直到他顺流而下,来到北海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愚昧与无知。文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此处的“辨”便是辨别的意思。
-END-
荷马识字,专栏作家,大学教授。一个让孩子感觉到文字温度的妈妈,寻找文字里的故事,认识故事里的汉字。
责编丨杜普
编辑丨墨语
推荐文章:
文字的故事 | “生”:一个孩子的人生怎样才算完整,奥秘都藏在这个字里
文字的故事 | “女”:每个妈妈都曾经是至高无上的女王
文字的故事 | “射”和“矮”,汉字里的“无间道”
文字的故事 | “之”: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看着你的背影渐行渐远
文字的故事 | 星月夜,浩瀚星空下遥远的思索
文字的故事 | 天:一位天神因为执拗丢了脑袋,反倒获得了名字
文字的故事 | “友”字:友谊,是一株缓慢生长的植物
文字的故事 | 你为什么招人讨厌,因为你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
文字的故事 | 真正的好婚姻,都是内心门当户对的
文字的故事 | 人生的欢快与失意,都被它左右
文字的故事 | 盐:食物中的将军
文字的故事 | 庄子悲伤地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跟我说话的人了
文字的故事 | “及”字:别担心,一次考试不合格,也不会被抓起来的
文字的故事 | “夫”字: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怎样才能称得上“男人”
文字的故事 | “秋”才不是一个悲凉的故事,因为冬天那么安静,充满希望
文字的故事 | 子: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是一个神奇的故事文字的故事 | “口”:回家的路上,想起家里的那些面孔,嘴角会不会有微笑浮动
文字的故事 | “习”:明白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就能学会做一个不焦虑的、理性的妈妈文字的故事 | “立”:一个人怎样做,才算是慢慢开始成熟起来了文字的故事 | “寸”:为什么手指按在脉搏上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时间如此珍贵
文字的故事 | “凶”:一个人的内心沉淀的善与恶,最后就这样长在脸上了文字的故事 | “解”:过年的时候,面对一只冻鸡,我们怎么变成一个艺术家文字的故事 | “寺”:狄仁杰难道是个和尚吗?“元芳,你怎么看”文字的故事 | “北”:听说城北有个帅哥,大家见了他都走不动道文字的故事 | “安”:看《流浪星球》,你也是流着眼泪感激自己有个完整的家了吗文字的故事 | “益”:这个字就是一个热气腾腾的火锅,怎么会对我们有这么多好处文字的故事 | “考”:为什么都是老师考学生,而不是学生考老师呢文字的故事 | “豆“:“豆你玩”,你爱吃的大豆,其实就是一个饭盒文字的故事 | “木”:春天是从这个字里长出来的文字的故事 | "本":树的根是它,人生的根系是什么呢
文字的故事 | “休”:谁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样的生活才能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
文字的故事 | “教”:教育就是满满的爱心加一根小木棒
文字的故事 | 男:爸爸说我是男子汉,是男人就得帮助女人
文字的故事 | “众”:人生路上,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是要在太阳下更加努力
文字的故事 | “大”与“人”:女娲造人,为什么出现两种人?人和人真的都是平等的吗
文字的故事 | “信”:孔子为什么会冲着宰予爆粗口说脏话
文字的故事 | “启”:老师启封试卷的时候,打开的是你人生的另一道门
文字的故事 | “行”:章莹颖的父母没想到,女儿这次远行,竟成了永别
文字的故事 | “元”:我们羡慕的高考“状元”们,在古代其实都是“假状元”
文字的故事 | “亦”:《少年派》里,林妙妙盯着老师的腋窝,她是不是想到了这个字
文字的故事 | “梦”:最好的爱情,应该像做梦一样
文字的故事 | “伪”:你也不想自己养一个虚伪的小孩吧
文字的故事 | “望”:杨守梅老师的期望,是能看到一个孩子人生的远方文字的故事 | “儿”:《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的一句“他是我儿”,让人瞬间泪奔文字的故事 | “永”:《小欢喜》,在人们这条漫长的河流里游泳,一直游向永久的远方文字的故事 | “香”:傲慢与偏见,香港怎么才能重新变得香喷喷的呢
文字的故事 | “告”:关于“四大发明”的讨论,完全可以理性对话,而不是告状文字的故事 | 喜:《小欢喜》结局,人生十九不容易,唯有一点点小欢喜
文字的故事 | “师”:老师们一脸尴尬,当这个错误的解释在教师节这天疯狂流传
文字的故事 | “公”:叫嚣我是“公众人物”,在前途要彻底凉凉之前,赶紧来补习一下“公”的意思
文字的故事 | “东”:国庆旅游,你又要去“买买买”了,但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
文字的故事 | “绝”:无锡高架桥倒塌!面对人祸,我们为什么会更加“绝”望?
文字的故事 | “走”:基普乔格全马“破2”,只要坚持走下去,我们面前就没有极限
(点击图片跳转到相应文章)
感谢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读者·新语文
您身边的中小学阅读写作教育专家
读文字的故事,感受汉字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