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中国对外贸易迈入新纪元。随着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放开,生产企业和外贸、工贸、科贸、农贸企业比翼齐飞的“大经贸”格局渐成规模。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广大中小企业通过广交会开拓国际市场的愿望空前强烈,广交会展位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时期,广交会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三次大规模扩容,从“中国第一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展”。
“一届两期” 以时间换空间2002年春,第91届广交会首次实行按专业分期举办的重大改革。将原来的一届12天改为分两期举办,每期5天半,中间4天半用于撤换展。这是一次被誉为“以时间换空间”的重大改革,既借鉴了国际先进展会拆分专业展的经验,又保持了广交会独有的 “一站式采购”综合特色,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与创造。然而,改革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时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负责同志回忆说,其实早在1999年就有关于广交会分期举办的动议,但当时因担心分期有可能使广交会失去综合性特点而影响综合买家到会,以及撤换展恐来不及等原因而被搁置。两年后,即将迎来90届的广交会又一次站在了未来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众多新兴企业对广交会展位的强烈渴求,而流花路展馆已挖潜殆尽,再无增加展位的空间,不得已将许多企业挡在广交会大门之外;另一方面,仍然是组展相关方的顾虑:原有的办展模式自1994年以来不断取得成功,改革后分段举行,还能保持综合展特色,满足采购商在同一时期采购商品的需求吗?到底应该继续沿着老路走下去,还是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在这个背景下,分期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经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广交会分期举办的改革方案终于形成。2001年7月,初步方案一出台,即得到了组展各方的支持,91%的交易团和商会在征求意见时明确表示赞成。2001年9月,外贸中心在征求全国参展企业及部分境外采购商意见的基础上,再次请示外经贸部,建议2002年4月第91届广交会试行分期举办的改革,外经贸部最终一锤定音:“可以试办!”分期对广交会承办单位外贸中心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短短4天半内,要完成近8000个展位的撤展和另一个近8000个展位的布展,来得及吗?这可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外贸中心上下认真讨论,周密部署,成立了现场服务指挥部,制定了精确到时、分的详细撤换展时间表,统一指挥、明确职责、严格执行。第一次换展,组展各方严阵以待、协同作战,终于在108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原来两个广交会规模的撤换展!第91届广交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各方好评如潮。相比第90届广交会,展位数翻了近一番,达15676个;参展企业8307家,比第90届增加3538家;采购商人数也首次突破12万。广交会一举跻身世界大型展览之列,不但在规模上跨进了世界前列,参展企业与采购商数量、展示水平都达到了世界一流展会的新高度。在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广交会以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交出了第一份精彩的答卷。“两馆两期” 广交会再上新台阶如果说一分为二的改革是广交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那么第95届开始正式使用新馆,流花路和琶洲展馆A区同时分期举办,则使广交会在规模和专业化方面再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流花路展馆虽然经过充分挖潜和分期改革,但展览场地与当时国内出口企业近10万个展位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缺口,对广交会更好地发挥促进外贸发展的作用形成束缚;进入新世纪,会展业蓬勃兴起,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广交会也只有做大做强才能与世界展览巨头抗衡;2002年底,琶洲新展馆一期(A区)建成,2004年3月,外贸中心与广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全面接管运营琶洲新展馆。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直接催生了广交会“两馆两期”格局的形成。2004年4月,第95届广交会首次实行“两馆两期”办展,展位数量总计27500个,比第94届增加9100个,规模跃居世界单年展的第3位。参展企业达12224家,增长了20%,极大地缓解了广交会展位供求矛盾。展览规模扩大,企业档次提升,带动采购商到会水涨船高,当届到会采购商15.9万人,增长5.5%,其中新采购商67670人,占42.6%。“两馆两期”的举办模式,对外贸中心而言,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新旧馆同时使用,外贸中心必须“两线作战”,一方面新馆设备设施需要磨合,安全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两馆同时换展,对指挥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外贸中心调集全部资源,分出两支队伍,设立流花和琶洲两个现场指挥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两馆同时撤换展一举成功!经过这次实践,广交会展览服务向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又迈进了一大步。“一馆三期” 广交会实现新飞跃“两馆两期”的扩容,既是广交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其特定发展时期的一个过渡性措施。随着2008年琶洲展馆B区、C区相继建成启用,2008年10月,广交会全面移师琶洲新展馆举办。这一年,全球经济风云突变,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各大经济体的发展前景蒙上阴影,外需市场陷入低迷。面对困难重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企业更需要广交会这样一个舞台去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去应对山雨欲来的风险和危机。为顺应外贸发展的需求,帮助中国企业渡过难关,拓展更广阔的市场,锐意进取的广交会又一次选择了改革。第104届广交会分三期举办,规模实现了新的飞跃,展览总面积达111.5万平方米,增幅达31%,设展位55620个,22341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展出面积、参展企业规模均创历史新高,稳居世界第一位。这届广交会进一步细分了专业展区,原先的5大类商品、34个专业展区优化重组为15大类、50个专业展区,专业化程度更高,为国内各类企业提供了更多与境外专业买家建立贸易联系的捷径和商机。从此,广交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广交会分三期的改革给外贸中心的承办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连续两次撤换展,时间紧、体量大、难度系数和安全风险高,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广交会人再次发扬了坚韧不拔、顽强奋战的精神,在各方的紧密配合和辛勤付出下,撤换展不仅圆满完成,而且从最初的4天半缩短到现在的3天,体系更健全,组织更专业,效率不断提高。改革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如今,每届广交会规模已达118.5万平方米,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回望广交会,重温每一次改革,不是陶醉于昨天的成绩,而是为了在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再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荣光。
文:《广交会通讯》 陈润泽 段军鹏
编辑:吴雨虹 梁颖欣
审校:郭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