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开心的事 | 上海交大ica的惊喜

开心的事 | 上海交大ica的惊喜

阅读量:3862775 2019-10-28


我上次开ica的会议还是在布拉格,当时还是硕士,抱着体验的心态去参加学术会议,然后发现很喜欢这种氛围。所以后来读博士,加上身边老师、师兄师姐的指导,就发现学术会议不仅仅是证明自己的作品,更多的是在这个学术圈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毕竟我们都是社会人,很多东西也确实需要团队去合作。所以选择一些相对高质量的会议,还是非常值得的。
我9月恰好脚不能走路,省去了很多应酬,然后就可以多一点时间搞自己的研究。一个私心就是我觉得这个作品也是我生病时间的记忆,还有一个私心是我想创造一些偶遇。
参加学术会议的tips
首先我们要针对会议主题去写文章,然后严格按照要求投稿;其次是提前按照要求做好ppt,锻炼自己的演讲(因为参加panel的时候很多人会去听,如果你去好好准备,就会得到前辈们的认可、收获朋友,甚至教职。以我这次的经验为例,我是第一个演讲的,我其实自信不是很足,但是就觉得既然安排就是这样,不如做好自己能把握的,然后我演讲完之后两位老师都根据发表要求给我很多建议,也顺利收到了他们明年澳大利亚会议的约稿,重要的是,上海一所高校来招聘老师,这也是为自己争取教职岗位创造又一个机遇,这其中有运气的成分,比如我没想到约稿和教职,但是大前提都是自己要做到足够好的);再次也是给我最大触动的一点,这次来了好多国外名校的教授做keynote,然后我师姐就建议我去为自己博士出去交流做准备,即要努力跟外导套辞。我其实一开始对自己英文没有自信的,但是我脑子转念一想,我不套辞大概是会后悔的,来都来了,所以我第一个去找斯坦福social media实验室的教授,然后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交换名片,他告诉我他的名额,然后让我跟他邮件联系等等之类的细节,后来茶歇时间又去跟佛罗里达、密苏里、昆士兰这些跟我博士方向契合的老师聊天,他们都给了我相对明确的答复,起码这四所学校还是希望挺大的(在这里想说的就是,其实在国外,很多时候博士生跟老师是相对平等的关系,所以我们大胆交流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体现自己的专业性是重要的,比如我这次带了名片过去,然后穿衣也选择了相对职业的衣服,因为这些虽然是小细节,但是总归为自己争取机会,能想到的就要全力去做)。他们都说中国学生过于害羞了,我的英语一般,但是表达比较流利,所以当你真正去说话的时候,其实胆怯什么都没有了;最后,晚上的时候晚宴+颁奖一起,我没有想到自己在200篇文章中,拿到了优秀论文奖,最后ica的主席给我颁奖,我联系的那位老师帮我拿证书,我真的觉得自己好幸运,因为这个行为又产生了很好的印象,起码对我自己申请国外学校是加分项。
总之这次我收获很多的惊喜,也给我接下来博士生涯更好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然后去找同一领域的人多沟通,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我们的初心都是本着做好事情,而不是其他。
关于其他的tips
我们在去程的时候,我跟师姐们讲我目前遇到的一些困惑,她们作为过来人一直鼓励我努力争取。我一开始会觉得不妥当,但是后来我想清楚了,很多事情跟我们的学业、事业一样,都是需要自己先付出努力,结果真的是尽人事听天命,但是一定要努力,这也一直是我自己的价值观,我相信通过努力其实可以改变很多的事情。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没有背景,通过考学来到北京,然后很早为保研北大做准备,为读博士做准备,实习的时候跟领导同事保持比较好的关系,给自己也创造了一个比较有利于成长的氛围。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用心经营,书本上不明白的,就努力从外部找答案吧。毕竟我们的成长,学业是最基础的,但是之后评论我们的标准会越来越多元,所以迅速适应身份,抓住主要矛盾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做事情的思路,千万不能出错,脑子要清楚。原来我会觉得这是功利,但是我们很用心的在为自己争取的时候,只要不是踩着别人或者说做违背道德的事情,我觉得该对自己有要求的时候,就是要有要求。比如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一定要敢于跟人沟通。
希望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够被善待,11月我要加油了!努力做好自己,就会慢慢自信的。感恩我在上海短暂两天的经历,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感动。


【备注:封面图来源COSMO】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