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我们忌讳的纸扎,成为法国人眼中的浪漫艺术

我们忌讳的纸扎,成为法国人眼中的浪漫艺术

阅读量:3868647 2019-10-28



提起「纸扎」,时常会让人忌讳,或许是因为它常见于传统的丧事之中,再加上传统形式的纸扎「金童玉女」,形象有些阴森和神秘,自然会令人产生恐惧感。
但事实上,「纸扎」又名「糊纸」,是一门集合扎竹、剪纸、裱糊、彩绘、纸塑等功夫于一体的传统工艺,从北宋就开始盛行。
除了是传统丧葬必备品,它还常用于宫庙普渡、酬神等祭祀活动,有时也会出现在喜事节庆之中。旧时的纸扎人偶,还有赠礼、收藏等不同用途,和如今潮流玩偶的功能差不多。

△传统祭祀中需要用到的纸扎
过去的「纸扎」,从纸料、花纹绘制、裁剪,甚至竹子的劈伐,都是由纸扎师傅一手包办。随着印刷技术愈发进步,许多店家将「纸扎」上的手绘图案改为机器印刷,再加上近年倡导低碳环保的「文明祭祀」,手作「纸扎」工艺逐渐受到冷落。
然而,这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最近却在法国受到欢迎。
紧邻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凯布朗利博物馆」(Musée du Quai Branly),近期举办了一个名为《极乐天堂》(Palace Paradis)的展览,主角就是用作祭祀的传统「纸扎」。
尽管展览规模不大,却被巴黎最高点阅率的艺文指南「Sortir à Paris」选为今夏巴黎十大必看展览之一!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极乐天堂》(Palace Paradis)展期至10月27日
「谁不曾向往在往生之后,仍继续享受在人间拥有的幸福?」对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而言,「纸扎」祭品的功能即在于此,透过火化传递给逝者,确保他们在「阴间」仍享有舒适的物质生活。
因此《极乐天堂》展览也围绕着祖先祭祀以及每年中元节,为了安抚孤魂野鬼而进行的诸多仪式,来呈现华人对亡灵、祖先追思的文化。同时从纸扎祭品的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上,探讨这项传统的文化根源及其在当代的演变。
此次展品中的传统纸扎「灵厝」(即「冥宅」,闽南语中「厝」意指宅屋),是由台湾传承四代的百年纸扎老店「新兴糊纸店」制作。

△在法国展出的「灵厝」
纸扎「灵厝」如今可以现代洋房风格设计,又或是依循传统庙宇的样式,会有精细的雕花与龙为装饰,一砖一瓦都是手工制作。
而且在传统的「灵厝」里,还会置放逝者的纸糊肖像以及厝契(房产证明),另有财产清单标明家人亲友所给的金钱总额,以避免祭品被饿鬼所盗取。



△在法国展出的「灵厝」细节图
除了「灵厝」,「新兴糊纸店」还将中元节奉祀常出现的「大士爷」(尊称为普渡公)带来法国展出。
「一个人往生之后,若没有亲友替他举行丧葬仪式又无人供俸,则可能变成饿鬼。这些危险的魂体通常会在阳世之人的梦里作怪,带来灾难与病痛。」每一年中元节的纸扎和祭品,便是为了安抚这些孤魂野鬼。
在传统奉祀中,「大士爷」就是传说负责吓阻孤魂野鬼的神灵,在农历七月普渡之后焚化,他会将那些游荡的亡魂带往地狱或天堂。


△在法国展出的「大士爷」
除了传统的纸扎样式,在本次展览中还出现由台湾「Skea天堂纸扎」制作的新型纸扎,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呼应的时代潮流。
除了有法拉利现代跑车:


还有与原型相仿的名牌手提包、珠宝、晚礼服等。

紧跟时代潮流的无线耳机、数码相机与笔记型电脑。提供的纸扎平板电脑与智慧型手机,还配备有专属冥界的虚拟APP,诸如「天堂聊天室」。


△插座、充电线一应俱全
在食物方面,更是多元化和全球化,北京火锅、粤式点心、西式糕点、韩国石锅拌饭、意式肉丸、日本天妇罗和荞麦冷面......应有尽有。



此外还有不同类型的纸扎休闲场所,像是「天堂茶室」,从门店外观到内部格局,一桌一椅、菜单、碗筷,都追求精致做工,丝毫不含糊。


走台式怀旧路线的客厅和卧室,每件家居电器还可以清楚看见所属品牌。




△「Skea天堂纸扎」还有制作各式用于祭拜的纸扎创意场景,放在官网出售
一些法国人在看过《极乐天堂》展览后,都表示很讶异:「怎么能用纸张将房子、物件做得这么像,而且最后是要烧掉,送给自己逝去的亲人朋友,并相信这样可以带给往生者如同在人间时享受的乐趣,甚至是一圆在世时未尽的心愿。」
对他们来说,这种行为实在是艺术太浪漫了。

其实,这不是台湾纸扎第一次登上法国。
早在2016年,专业策展人Patricio Sarmiento来到台湾旅行,无意发现了这神秘而精致的中国「纸扎」工艺,他当时对于当地人竟将这些做工精细的艺术品拿去烧掉,感到惊奇又可惜。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在深入了解纸扎文化与风俗后,他表示:「纸扎在当地常常受到忽视,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不是艺术。」
于是,他就邀请了台湾「新兴糊纸店」参加巴黎工艺设计师周(D’Days),到卢浮宫西翼的装饰艺术博物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展出传统纸扎作品。

△「新兴糊纸店」老师傅张徐沛
「张兴糊纸店」的老师傅张徐沛,从14岁开始跟爷爷学习纸扎,他的爷爷是大龙峒纸扎店「茂兴斋」的创始人。
「茂兴斋」创始于1895年,并于1990年代由张徐沛的哥哥张秋山坐镇。张徐沛则与妻子张陈阿欵,开设了「新兴糊纸店」。
「那个年代,台湾纸扎生意好的不得了。」张徐沛仍然记得,那个时候许多人家都会来定制超大型的「灵厝」,有时候为了赶工,师傅就多达20位。
要熟练整个纸扎技艺,是需要很多年的磨练的。以扎竹来说,光劈竹条,掌握竹子的构造与手感,真正上手就需要两三年。




△完成一个大型纸扎「灵厝」,从劈竹到完工,起码要2-3个月
不管是走古风的中式「灵厝」、洋房式「灵厝」还是用于节庆奉祀的超大型「庙宇」,「张兴糊纸店」都能够设计并全手工制作完成。





除了各式各样的灵厝,「新兴糊纸店」还能为客人定制纸扎神灵、纸兽、人偶等。




2012年,随着手工纸扎行业的没落,「新兴糊纸店」整年接不到生意,张徐沛认真思考是否该把店铺出租,去当警卫,还较能维生。
听到父亲的提议后,张徐沛的女儿张宛莹和儿子张徐展深感震惊,决定要令这项传统文化,让更多人看见。

△女儿张宛莹、张徐沛、儿子张徐展
于是,儿子张徐展就将纸扎文化,融入自己所学的动画专业,用数位动画方式将纸扎美学,以另一种形式推广出去。
期间张徐展创作出以纸扎为素材、葬礼为主题的定格动画《纸人展·房间》《自卑的蝙蝠》。而他在2018年创作的纸扎动画《Si So Mi》,更提名金马奖最佳动画短片。

△《纸人展·房间》的场景

△《Si So Mi》剧照
张徐展还与姐姐张宛莹,在facebook开账号「@新兴糊纸店-纸扎工艺美学」,发布一系列纸扎人偶的情境对话。
他们还带着纸扎人偶去迪士尼、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地环游世界,以创意的造型,获得许多年轻人的关注。




△@新兴糊纸店-纸扎工艺美学 发布的纸扎人偶
姐弟二人还鼓励父母开设纸扎教育工作坊,教儿童或者年轻人制作创意纸扎人偶,分享和传播纸扎美学,也推动了「纸扎」这项传统艺术,登上世界舞台。





△学生们自己创作设计的纸扎人偶
「千军万马一张纸,万丈高楼一支竹」,过去的匠人将如此简单的材料,运用糊、绘、剪、折、雕、塑、写等技艺,加以整修和装饰,形成一件寿命短暂却细致逼真的立体物件,寄托着宗教的信仰,又或是生者对逝者的思念与祝愿。
但「纸扎」,又不应该仅仅是掺杂宗教和死亡色彩的祭祀品,它还应该被视作拥有无限创作可能性的民间艺术,获得更多人的正视和欣赏。
参考文献
陈怡杰《纸间的魑魅魍魉:百年糊纸艺店「茂兴斋」》上报,2017.9.10何定照《120年老店纸扎祭品成艺术获法国家博物馆收藏》联合新闻,2019.08.12王思涵《台湾纸扎登上巴黎博物馆法国人惊叹:太浪漫了》天下杂志,678期《PALACE PARADIS极乐天堂-台湾祭仪糊纸文化》高雄市立博物馆官网,2019.06.18谢缮联《没落的纸扎产业开创「死亡美学」》传艺online王亦信《走进法国罗浮宫的台湾纸扎:百年糊纸店为传统工艺焕发新机》文化银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孙膑庙—— 代送纸钱寒衣冥财道场报名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往昔回顾,更多精彩推荐▼
道教文章:
1.道教“天师”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2.怎样才是修行人?
3.房子缺角的影响对应什么家庭成员?
4.一个人有多假,就有多热情!5.高人是如何交朋友的!6.为什么丹道祖师瞧不上“采气”功法?7.常用风水妙诀,建议收藏,欢迎转发!8.“天书”有道即见,无道即隐9.「五劳七伤」正在掏空你的身体!10.法术不可轻学,更不可乱用11.谈谈道教超度那些事!12.人生修道的七个阶段!13.道教二十一经典,道尽天下事!14.老祖宗传下来的辟邪大全!一定要牢牢记住!15.《黄帝内经》精华,一定要背下来!16.凶宅!入住后出现这十大预兆,千万别住!17.祭祀烧纸的真正意义!18.道家丹道修炼秘诀,《内经图》释义!19.揭秘修行界中的“借体修炼”现象!20.“好人嘴贱,坏人嘴甜“,四句话让你瞬间明白!21.这是世上最灵验的经文,一念悟天道解千愁!22.什么才是真正的古中医?值得珍藏!23.道以术显,道教的方术并非旁门左道!24.人最大的愚蠢,是见不得身边人好!25.一位老先生的经验:背下这些面相顺口溜26.别怨自己命不好,先看看“厚德载物”你有几德?27.道经云:若犯所忌戒律,天夺其算,神降之殊,修道40忌!28.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29.什么年龄不能过生日,你知道吗?30.人的精气神从哪里来?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华道家微信公众号!
随喜群发,转发,朋友圈转载,本公众号文章惠及大众 功德无量,福生无量天尊!
修行交流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