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残忍!13岁男孩殴打刺杀11岁女孩并抛尸:“未成年”的恶魔究竟能有多可怕?

残忍!13岁男孩殴打刺杀11岁女孩并抛尸:“未成年”的恶魔究竟能有多可怕?

阅读量:3870357 2019-10-28



2019.10.27  周日
血的教训就摆在眼前,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如箭在弦!
——视界君
01
11岁花季却染血凋零
她被殴打捅杀后抛尸自家门前灌木丛!
十几岁的烂漫年华,她本该扬起天真的笑脸,在学习完特长课程后回家吃饭休息,但在这黑暗的一天,这个鲜活的小生命却被永远定格。

近日,网上爆出恶性事件——“11岁女孩被14岁男孩惨杀”!一时激起万千网友的激烈讨论。
根据网络上散播出的孩子家长的朋友圈内容,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痛彻心扉的绝望……

“我的老姑娘走了,爸爸再看不到你了……”
“老姑娘爸爸妈妈想你了”
“我的宝贝女儿你永远在爸爸妈心中活着,爸爸妈妈爱你……”
随后,官方媒体发声,证实了相关消息确有其事。

这起恶性事件中,令人唏嘘震惊的,是杀人凶手竟然是一个13岁的男孩!
据媒体调查,附近至少三名女性称,此前曾遭遇过蔡某某不同程度的骚扰和尾随。
到案后,13岁的蔡某某如实供述其杀人的事实!
但是,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加害人蔡某某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公安机关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报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于10月24日依法对蔡某某收容教养。
 
网友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讨论热度沸腾。

还有人讲述了自己经历过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毫无悔改和后悔,因为有些恶魔骨子里就是坏透了”!

 (英剧《复生》台词)
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事件,必须要得到我们的关注!
02
纯粹的恶最是可怕
年龄不是恶的温床

孩子的恶意可怕在哪里?
最可怕在他们“作恶”却不自知。
这个“不自知”,一种可能是源于还未习得善恶,是出自于无知。
大人们因为习得过相关的法律规则,善恶是非观念也比较清晰。
面对“作恶”往往还会考虑到后果,多数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
而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后果,往往会做出更令人恐惧的恶事。
生物圈中,“鸠占鹊巢”中的杜鹃鸟会借其它鸟类的巢来产自己的蛋。
体型较大和成长速度较快的杜鹃雏鸟,从一出生就会“作恶”:它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会将巢穴中其它的鸟蛋丢出巢穴,这出于它们残忍的生存本能……
我们的孩子,也会做出这样的惊人之举……
此前就有“5岁女孩将弟弟扔下楼摔死”的新闻事件发生,相似的案例还不在少数。

小女孩还未懂事,在没有家长教导,不了解生命和生活规则的时候。
因为周边人的“挑唆”、“逗乐”而产生了“嫉妒”、“生气”等人正常会出现的负面情绪。
但是这时候家长并未做出适时且合理的疏导及教育,孩子的情绪无处发泄,在“无知”中,做出了错误的事情。
还有此前引发强烈讨论的“熊孩子将2岁女童抱进电梯按下18层按钮,女童到顶楼不幸坠亡”事件,令人恐惧且愤怒……

诸如此类的事件,还在不断的发生……
“不知者无畏”,他们不知善恶、不知对错,他们做了恶,但毫不自知。
另一种则更是可怕,他们的“恶意”是蔑视法则,毫无人性的冷漠。
在电影《唐人街探案》中,青年演员张子枫贡献了极其优秀的演技。
尤其是在故事的最后,她扮演的用缜密的设计指导他人杀人,并将自己免于法律惩罚的女孩,在面对事实真相质疑时,依旧从容且淡漠,她最后说的台词和做出的那个表情令人毛骨悚然——

(电影《唐人街探案》片段)
“你说,恶人是不是该这样笑?”
那是来自孩子的“恶意”,比深渊还要可怕。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在《善恶的彼岸》说过那句经典的:“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频繁出现的各种未成年人犯罪的恶性事件,在时刻敲响社会的警钟,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年轻且纯粹的“恶意”,他们时刻就在孩子们身边蔓延不散……
就拿不断被提及的“校园霸凌”事件来说。
在孩子们的小群体里,也存在着比大人的社会更“黑暗”的内幕,被黑暗和恶意包裹,每个孩子都可能变成“自杀者”和“杀人者”。
有这样一首原创作品,它的歌曲内容和MV都指向校园霸凌的问题。

(《凶手不止一个》MV)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就是当刑警看到微笑着在评说同学自杀的孩子们时,“他在想,这些人是没杀人的杀人犯”……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孩子们本来单纯的世界,缘何会变成如此?
日本电影总是会着眼于社会现象,运用细腻的心理情感描写来分析展示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

电影《告白》中,女主人公森口悠子发现其爱女被杀害在学校的游泳池中,该起事件被断定为意外死亡,但她开始用自己方式,向杀害爱女的两个未成年学生,展开了自己的复仇。

其中的经典台词,正也应对了这次的这起事件中,大家正在热议探讨的问题——
“如果你是邪恶的,那我又何必提醒你只是个孩子。”
是啊,年龄不该是“恶意”的温床。
电影的内容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剧情中的事件也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法律的不完善可能会让邪恶的灵魂逃脱惩罚,人性中的“恶意”从来都和年龄无关,恶魔不分大小……
现实的残酷有时还会比电影中的有过之而不及——
记得此前,几个少年绑架杀害人质,却在法庭上相视而笑,这个场景何其可怕!
“我们可以做个大案,反正我们都不到18岁,法律不能判死刑。”
何其嚣张!
2018年12月2日,12岁的少年吴某持刀疯狂的砍了自己的母亲20多刀,致母亲当场死亡。
之后淡定地带着弟弟跟母亲的尸体相处15小时。

那句:“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令人毛骨悚然。
03
“熊孩子”到“小恶魔”
家长“功”不可没
现今大家总是会提到“熊孩子”的问题,随便一搜索,“熊孩子”的“熊”事情就数不胜数……

“熊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个“熊家长”,已经是大家对于此类事件的通用观点。

荀子说:“人性的第一个邪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善的过程。”
主导着孩子第一次明晰是非观,产生善恶区分的,离不开的就是身边教育他的家长。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老生常谈了,爱不应该是一味的纵容,纵容只会酿成大祸患。
知名作家严歌苓曾说:“如果说人的一生注定要吃苦头的话,我是会选择早点吃苦的,它会让你早对人生做一些准备。”

在“恶意”的萌芽初生的时候,家长不想办法去教育,不去熄灭火种,那这样的火焰就会不断的滋生蔓延,在某个瞬间吞噬自己,并且伤及他人。
恶性事件也就因此而发生,人生没有撤回键,没有弥补的方式,事实只会血淋淋且残酷地摆在那里,空留下满目疮痍和身处其中的人的无限悔恨。
但是这把燃烧在“熊孩子”身上的业火,不论是家长自己点燃的(例如家长的施暴、言语辱骂等行为),还是他们明明看到又未曾想办法熄灭的(不及时制止孩子的“小恶”),最终的责任者都与他们脱离不了关系。
“放纵孩子的恶,是对孩子的极不负责,是对野性的纵容。”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那样罪恶的人,不想他以后吃更多更大的苦头,那就一定不要溺爱,要好好教育他!否则就是害人又害己!
04
血的教训就摆在眼前
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如箭在弦

“虽然法律保护着你,但是我不会饶恕你的”
——电影《告白》台词
还有孩子被同龄人欺凌,家长反杀的案例,让人唏嘘和叹息。
我们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但是这样的“以暴制暴”终归也是错误的。
事件已然发生,任何的行为都弥补不了失去重要的人的事实和痛苦,但是不顾一切的去报复,也是错误的一种极端行为。
我们必须通过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去看到事件的本质——
“熊孩子”犯罪多发,我们该怎么去做?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提出:“每一个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首先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
“解决不好孩子成长中的家庭教育问题,靠其他手段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她建议治理未成年犯罪,早预防和分级干预。

(李玫瑾教授——怎样防止未成年人犯罪?)
最后,视界君想说,言多语失,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遵守“不听谣不传谣不信谣”的原则,在事实真相和处理结果还未明晰之前,保持理智判断和密切关注。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我很喜欢的台词,用来作为这篇有些沉重的话题的结尾,“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愿每个孩子都能天真烂漫的享受自己冉冉升起的人生。
这样的恶性事件能少些再少些,直至没有任何的黑暗和恶意能侵染我们的孩子。
给文章点个“在看”,我始终相信,那一天终究会到来!
 
视界君问答
本文是爸妈视界“社会热点”专题的一篇文章。
亲们,你对文中的事件和案例等有什么样的看法?你认为“未成年人犯罪”该如何惩处和预防?你认为导致此类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大家一起讨论~^.^
 | 责任编辑: 视界君
 精彩推荐 
?7 岁女孩因这件事高位截瘫,妈妈无助痛哭:都是我害了女儿……
?19岁花季少女李心草之死:女儿,该怎么教你,才能让你一生平安
?男人的“七寸”在这个地方,女人只要掐准了,他疯狂爱你
?不喜欢换微信头像的女人,原来这么好!
?男人从不过问你这四点,说明他没有那么在乎你
大家好,我是视界君!
很高兴与大家在此相遇,我曾是家庭教育工作者,做过幼师,现如今已是一名奶爸,时常用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
目前发表教育类文章已超过200万字,获得众多家长的好评。现在我会把好的教育方法,以及自己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真诚地分享出来。
拒绝大道理,只有育儿干货!欢迎大家加我个人微信号,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加视界君微信,一起分享育儿点滴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