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四溢 刀光剑影——读《菊与刀》有感
阅读量:3871086
2019-10-28
一、创作背景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1944年6月,她接受了研究日本的课题任务,1945年提交研究报告。
1946年,由于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以及日本整个局势的发展基本上与这份报告的主旨一致,于是作者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增写了“关于研究任务和方法”以及“日本投降以后的日本人”前后两章,以《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出版(中文版名《菊与刀》)。该一经出版,便震动西方学术界及文化界,成为研究日本的必读书。
二、全书梗概
1、对日本的研究任务
1944年6月,在美国与日本交战之时,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接受了国家交予的任务——研究日本到底是怎样的民族。
由于两国交战,作者不得不放弃“实地考察”这种文化人类学者最重要的研究方法。面对重重困难,作者找来本国中在日本长大的日本人,从他们亲身经历的许多具体事件分析他们如何进行判断,以弥补关于日本知识研究的空白。同时,她还从图书文献中寻找答案,并请教曾在日本生活过的西方人士,多角度了解日本。此外,她还观看了很多在日本拍摄的,描写日本城市及农村现代生活的宣传片和历史片,并与曾在日本看过这些影片的日本人一起讨论。
这本书并非为了专门论述日本宗教、经济生活、政治或家庭,而是要对有关日本人生活方式的各种观点进行研究。描述的是这些观点如何被表露而出,而非论述当时的活动。即本书探讨的是,日本是如何成为日本民族的。
2、战争中的日本人
在日本人看来,只要各国的绝对主权还存在,世界上的无政府状态就会一直延续,因为,建立等级秩序是日本必须战斗的动力,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等级秩序建立的领导者只能是日本。即使战败了,日本人仍坚持“大东亚”这一理想。日本叫嚣着“日本必胜”“精神必将战胜物质”,并认为,虽然美国是个军备力量优越的大国,但那又算得了什么。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我们如果害怕数字,就不会开战,敌人的丰富资源并非这次战争创造的。”在日本胜利的阶段,日本的政治家和军人们都反复强调,这次战争是日本人信赖的“精神”与美国人信赖的“物质”之间的战争,而不是军备上的较量。在美国胜利的时候,他们也还是反复说“在这场战争中,物质力量注定会失败”。美国向来追求的是强大,而日本始终重视的是非物质化。战争期间,甚至是战争中,日本广播还会宣扬“精神可以战胜死亡“。
在战时,日本军队不会配备专业的救护组,在某些紧急的情况下,伤病员会被直接杀掉,或者命令伤病员用手榴弹自杀。日本人还认为荣誉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即使是在最绝望的情况下,日本士兵也绝不应该投降,而应当用最后一颗手榴弹自杀,或是手无寸铁地冲锋陷阵,进行集体自杀式进攻。这些在现在看来,依旧觉得十分耸人听闻。
3、各得其所
日本人信赖等级制,日本政府的外交文件也多次表明了对“各得其所”观念的重视。确认等级差别时不仅需要使用适当的礼仪,还必须把性别、年龄、家庭关系、过去的交往等因素考虑在内。在不同情况下,相同等级的两个人也需要表示不同程度的尊敬。遵守等级制,意味着要平衡多种因素,在特定情况下,这些因素可能相互抵消,或被促进增强。
美国人在家中便会放下一切礼仪自由“做自己”,而日本人家庭生活的核心,就是以性别、辈分和长子继承等因素为基础的等级制。与中国类似,“孝道”也是日本所崇尚的道德风尚。在日本家庭中,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拥有凡事优先权,全家人都需要对他毕恭毕敬,而他只需点头受礼。此外,“各得其所”还意味着年龄上的差别,日本人认为长子是继承者,应该保持长子的性格,行事稳妥,拥有责任非凡的气派。
性别也决定了日本人在等级制中的地位,女性的社会地位比丈夫低,她们可以与丈夫并肩而行,但进门时必须站定在丈夫面前,一旦换上和服,则必须退到后面。此外,日本也存在着与中国类似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划分,只不过在日本“士”指的是武士。
与其他生活在铁腕等级制度统治下的民族不同,在这种等级制中,日本没有变为温顺的民族,每个阶层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但秩序与安全仍存在。等级制也没有将日本人限制在同一等级,他们可以通过一些公认的手段实现阶级的跨越与升级。
4、明治维新
这场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的改革,在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但它完成得并不彻底。由于下层武士与商人缔结了“特殊联盟“,在背后操控着这个不得民心的革命,导致许多封建残余思想仍得以保留。
5、伦理世界——忠、孝、情义、仁、人情
日本人受某人之恩,就等于对对方负有一定的义务,并会将对方称为“恩人“。忠犬八公就是日本闻名全球的”记恩“的故事。”恩“意味着对自身所负恩情的回报,也包含了爱,但本身是负债。美国人则认为,爱是自由给予,不受义务的约束。对于日本人来说,比较重要的恩情包括:”皇恩“,即对日本天皇的无限忠诚;”父母之恩“,即”孝道“——父母对子女有支配权,孩子对父母生来就欠有恩情,以后必须努力偿还;”帮助自己成长之恩“,即对老师、主人,因为他们帮助过自己,当他们有难时,自己也必定会伸出援手。但因为日本人深知受恩所带来的麻烦,他们最讨厌突然受到不熟悉的人的恩情,这也是日本人经常将”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诚惶诚恐“挂在嘴边的原因之一。
对日本人而言,恩是负债,而报恩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是积极的、刻不容缓的,是美德。关于日本人的义务及其相应的义务,作者是如此阐述的:
1) 恩:是日本人的义务,一个被动发生的义务,即一个人“受恩“是被动产生的义务。包括皇恩、亲恩、师恩、主恩,以及这个人一生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时所受的”恩“。对日本人来说,所有对自己施恩的人都是自己的”恩人“。
2) “恩“相应的义务是:受恩必偿还,即这些义务都是因受恩人主动偿还而产生。
义务是无论如何都偿还不清的,而且时间是无限的。忠是一个人对天皇、法律和日本国家的义务。孝是一个人对双亲及祖先的义务。任务是一个人对自己工作的义务。
3) 情义是一个人应当如数偿还的恩情债,时间有限。
日本人对社会的情义包括:对主君的义务、对近亲的义务和对他人的义务。
“恩“是指人们自某人处得金钱、好意、工作上的帮助等。对于非近亲的义务,是因为出自共同的祖先。
日本人对自己名声的情面,等同德语的“名誉“。当收到侮辱或遭遇失败,有雪除”污名“的义务,也就是报复或复仇的义务,且这种举动不被认为是侵犯。
6、道德困境
在日本人看来,“人的义务是个整体“——忠、孝、情义、仁、人情就像地图上划分了的势力范围一般,被分成了若干领域,人生就是忠之世界、孝之世界、情义之世界、仁之世界、人情之世界组成的,每个世界都有其特殊的细则。人们对同伴的评价,不同于美国人泛泛而谈的”不正派“,而是会直接明确点名他在某个领域中的不当行为,比如”不孝“”不知情义“。日本人在行为上的转向不会有任何心理上的苦痛与折磨,那些美国人觉得矛盾、极端的事物,在日本人的人生观里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中国那样包罗万象的道德箴言作为伦理戒律,相信只要人人遵循本性,就会是善良的,”不愿意抓住恶的问题“。
7、自我修行
自我修行是日本全民公认的有关自我克制的概念,下至中考学生、比赛选手、上到上层贵族,都必须在学习特定知识技能内容之外,研习自我修行这门课程。这种概念,大致可分为2个层级,一是培养能力,二是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增加更高的要求(圆熟)。培养能力主要是为了改善人们驾驭生活的能力。圆熟境界则是指意志与行动间的无障碍体验,如同一股电流畅快地从阳极流入阴极。在日本,无论多平凡,人们都会力求达到圆熟境界。
8、儿童教育
日本人的人生曲线呈U字形,婴儿和老人拥有最大的自由,可以任性行事。幼儿期后,约束性条件会逐渐增加,结婚后个人自由降到最低点,这种最低的自由状态会贯穿于人的整个壮年时期,几十年后逐渐提升,六十岁之后,又可以像幼儿一样无忧无虑。
日本民众非常乐意生儿养女,女性对儿子的渴望如同对男人一样强烈。母亲会让婴儿一直活跃在人群中,使其很快变得聪明伶俐,教他各种礼貌行为。大人也会经常用“危险“”不行“这样的话来劝诫婴儿,嘲讽也是日本家庭惯用的教育方式。此外,年纪稍长的孩子会被要求要呵护弟弟妹妹,孩子们还会被要求必须学会一些必要的身体技能,比如坐姿、睡姿等。随后,男孩们会逐渐领悟到自重、对社会的情义的意义,女孩所学到的本质与男孩一致,只是细节有些许差异——她们被教导,凡事男性为先,她们只能居于社会地位的末端。到成长到六七岁,孩子们还会接触和学习很多责任,比如言行谨慎、心知廉耻等。在这样的教育之下,他们的人生观产生了两面性,幼年时期的备受娇宠和后期的各式训练,使得他们很容易把道德观念变得极端,总是异常自信与顽固,愿意尝试一切,勇于挑战权威,甚至以死谏言。正是这种教育方式的断层导致了日本人性格中的二元性。
三、颖颖小评
作者笔下所描述的虽然已经是70多年前的日本,但对于我们了解日本社会形成与运行中的一些本质的底层逻辑依旧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日本大和民族,这个充满各种矛盾的民族——“他们彬彬有礼,又蛮横倔傲;他们顽固不化,又极易适应激烈的革新;他们性格温顺,又不轻易服从上级命令;他们忠诚宽厚,又心存叛逆、满腔怨恨;他们勇敢成性,又无法完全摆脱怯懦;他们的行动完全会顾虑自己的颜面,既真诚地倾慕西方文化,又不舍弃顽固的保守主义;他们普遍爱美,并醉心于菊花的栽培,在给予演员和艺术家们崇高敬意的同时,又崇尚刀剑和武士的至高荣誉”。这段来自一位严肃观察家的总结,非常贴切地总结了日本人的二元性特点。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总是能若隐若现地发现一些中国人的影子,辩证来看,日本某些特质跟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比较欣赏日本人对自我修行的追求,正是因为他们对圆熟境界的强烈追求,日本社会才有那么多独具匠心、钻研品质的百年老店。倘若国人也有这种觉悟与追求,也许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的食品安全、药物安全问题,也许市场上也将涌现更多一心一意做好产品的百年老字号、老品牌了。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