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朱家人建造的中原第一寨!数百年固若金汤!每家人住的都是明清别墅!

朱家人建造的中原第一寨!数百年固若金汤!每家人住的都是明清别墅!

阅读量:3878423 2019-10-28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朱”,就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朱氏网”,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朱氏大家族。弘扬朱氏文化,传播朱氏正能量,结识天下朱氏宗亲。

在河南郏县一个偏僻乡下,有一座神秘的村级城堡,城墙全部用红石造成。这座周长1.1公里的小城堡的建造耗费28年,建成后的100多年里,土匪、太平军、捻军,甚至连骄横的日军都在这里吃过败仗。这个神秘的城堡叫做叫做临沣寨,位于郏县堂街镇朱洼村,被誉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
朱洼村村民几乎全部姓朱,临沣寨的建造者,就是清朝道光年间朱洼村外出做官的朱紫峰。这个朱紫峰在外做盐运使,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的哥哥朱紫贵、朱紫云也都是大盐商,据说当时富可敌国。因为郏县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大户人家经常有土匪骚扰。为了财产安全,朱家兄弟就决定建造一座寨子,并设计建造一个易守难攻的宅子。于是,道光十四年(1834年)朱家三兄弟的老三朱紫峰重金1万两招募设计师。
后来,一个神秘的设计师就为朱家三兄弟设计了寨子和住宅,这个寨子和朱紫峰的住宅设计十分讲究,做到了步步设防,难以攻破。寨子城墙长达1.1公里,原来是土墙,因为被土匪多次攻破,又改为石头,直到1862年才完全建成。据估算,光建墙就耗资330万两白银。
一进村,你就会感受这个村子的特别之处:村子被两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围住,布局非常奇特,宛如水洼里的一条大船。如果你站在城门口,看不到村里的街道,只能看到村里的建筑,村内街道与村外的街道呈120°夹角。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避免敌人窥视以及长驱直入。在临沣寨里,只有东西南北四条笔直的大街,其他都是丁字形的死胡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一旦敌人打进来,便会立刻陷入巷战。
临沣寨设东、西、南三座寨门,分别称“溥滨”、“临沣”、“来熏”。每个城门上都有炮楼,24挺机关炮严阵以待。每个城门的上方,连消防眼都设计好了,敌人火烧城门的时候,守军可以用水顺着消防眼灭火。
万一城寨被攻破了,朱紫峰家还是安全的。因为朱镇府是专为防守而设计的。
一进朱家堡大门,便是一个四面封闭的瓮城,只要敌人一进来,便成为四周守兵的活靶子。即使你攻破了第一道门,后面还要十二道连环关口等着你,弯弯曲曲的甬道,可谓处处藏兵,步步杀人。为防止敌人破墙而入,每个墙底下都深埋了17层的红石地基;为阻止敌人破门而入,大门设计了射击孔和两道门栓;为了防止敌人破窗而入,窗户也是三道木窗棂之间必有一道铁窗棂。而且在主要窗户和门正上方,都有一个保护性的小窗户,它们互为犄角,危难情况下可向下射击和浇油。
最神秘的是宅子里的一口水井,据传,这个水井并不是喝水用的,地下有3个神秘的地道,可以通往寨外逃生。
临沣寨从1862年建成后的100多年里,土匪、太平军、捻军,甚至连骄横的日军都在这里吃过败仗。1945年日军攻打寨子一天没有攻下,只好放弃转道去了鲁山县。
临沣寨能够保存下来,还得益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场大洪水。当时河南号召拆除全省围墙,1957年,拆到临沣寨的时候,突下暴雨,洪水滔天,却在淹到寨墙1米高的时候戛然而止,力保全寨人民安然无事,所以当年这堵围墙是因为防汛,才没有被拆掉。
说起朱紫峰兄弟三人的身世,据央视记者考证,那也是很不简单,他们是明朝皇室后裔,末代晋王朱求桂的族人,明朝覆亡后,他们的先人逃亡到郏县朱洼村隐居,后来山东、河南等地的朱氏后裔陆续逃亡至此隐居,随着姓朱的越来越多,这里就由张家埂改名为朱家洼。




这个村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字:水田村、张家埂、朱家洼,最终,因它的西寨门靠近沣溪(汝河的一条支流),而恢复了清同治时期的名字:临沣寨。





村里的河发源于洛阳南部嵩县伏牛山的南麓,流经汝阳、汝州、郏县、襄城,蜿蜒跌宕250公里的行程后,注入沙颍河,最终汇入淮河。她就是汝河,又叫北汝河。





寨门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纵横的乡间小道,寨河碧水荡漾,鸭群游弋,岸边高大的柳树垂下绿绦,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古民居的青色屋脊和斑驳的老墙上……在这个被古建筑专家称为“中原第一寨”的临沣寨里,时时可以感受到民风民情的淳朴和古风古韵的浓郁。




当初,寨子依水而建,石料取自寨东5公里的紫云山,其色朱红,寓意富贵;寨子呈椭圆,其形如舟,意为水涨船高,不惧水患。寨墙高6.7米,宽3~5米,围长110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有城门楼3座、哨楼5座,城垛800个。


寨外有寨河(杨柳河)环绕,河宽10~15米,河中碧波荡漾,鹅鸭成群,河岸白杨挺拔,杨柳依依,与红石寨墙相映成趣。伫立寨墙远眺,四周苇田似海,每到金秋,芦花飘香,野鸭、锦鸡、白鹤、野兔出没其间。可叹如今,小溪断流,寨河干涸,唯余野草萋萋,再无芦苇遍地野鸭乱飞的景致了。




寨内有东西、南北各两条大街,呈“井”字形交错,均用红石铺地。寨内现存布局完整的古院落,如朱氏祠堂、关帝庙、五虎庙等十余座,古建筑100多栋300余间,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单层或双层瓦房。比如我们游览的朱家大院,“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砖浮雕莲花脊”,属典型的明清四合院建筑。北京城里现存的9999座古代建筑中,明代民居只有一间半,而隐于乡野的临沣寨居然有3间。



据说当年给寨墙放线时为求得公正,由一朱姓老人用黑布蒙住双眼,手提装满白灰面的篮子放线,于是就“走”出了人们今天看到的弯弯曲曲的寨墙。这就是现在的临沣寨。


临沣寨坐落在碧波荡漾的北汝河畔,发源于香山的利溥、沣溪两水分别从寨东寨西流过,流向北汝河。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围长约1100米、高6米多的寨墙上有城垛800个。故当地人又称临沣寨叫“红石寨”或“红石古寨”。由临沣寨通往村外的寨门有三,按八卦的三个方向设计东、西、南三个寨门,其中西北寨门因临沣溪,故取名“临沣”。


寨内还有较为完整的清代四合院、三合院20多座,清代民居近400间。这些建筑既有中原农村特有的以砖、石为主体的高大深邃,也有南方以木格子门窗为装饰的小巧玲珑。一些古老的宅院用多层弧形石板作为门洞的拱顶,每层石板上都雕有图案,十分美观。



古建筑专家到临沣寨考察后认为:“临沣寨民居建筑从明至清,在时代上没有缺环。它们集中地出现在一个村落中,这在中国实属罕见。在北京城里现存的9999座古代建筑中只有一间半是明代民居,想不到临沣寨居然有3间。临沣寨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在村寨方面的空白。”






这些年,临沣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寨中百余户居民,近600口人家,见惯了导演、演员、摄像机的来来去去。央视《走遍中国》《百科探秘》等栏目,先后在此拍摄了多集纪录片,一些电影、电视剧也在此取景。



400余年的岁月,寨外的汝河奔涌着怎样的波涛?寨内的人家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只有那些坚固依然的寨墙、寨门、城垛、府邸,留存着旧时记忆,只有那些沧桑的古桥、老树、瓦松、古井、石碑,以各自的方式阐释着古寨春秋。



远山脉脉,流水汤汤。临沣寨,停泊在汝河岸边、掩映在杨柳荫里、荡漾在芦苇丛中的一条旧船,满载着旧时的风物和逝去的光阴。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