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共产党是穷人的大救星。现在我们要跟队伍转移,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若是生病了,觉得不行了,就自己爬到棺材里去吧!”
1934年10月的一天,刘椿儒、刘树儒两兄弟双双跪在母亲面前说完这番话后,便随部队出发长征了。据史料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为打破敌人“围剿”,中央苏区多次开展大规模“扩红”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仅赣南13个县,参加红军的人数就累计达33.1万余人。赣南苏区处处可见“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当红军”。
电影《八子》,是根据“八子参军”这一赣南革命老区流传已久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一家八兄弟争当红军、最后全部在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类似的故事在苏区还有很多很多,瑞金叶坪乡黄沙村华屋村民小组,当年仅有43户人家,却有17名青年加入红军。这17名红军战士同杨荣显家八兄弟一样,也都先后牺牲在长征途中;兴国县鼎龙乡排上村的刘椿儒、刘树儒两兄弟同时报名参加了即将长征的红军,从此再也没回来。
兴国县鼎龙乡排上村的刘椿儒、刘树儒兄弟俩父亲去世早,母亲独自把他们哥俩拉扯大。这哥俩从小就听母亲的话,长大后勤劳、厚道,农活、重活都不让母亲做,侍奉母亲、孝敬母亲。1934年9月,兴国县响应中央扩红紧急号召,在全县80%的青壮年都已参加红军的情况下,继续动员青年参加红军。
这一年,刘椿儒、刘树儒分别14岁、16岁,亲历了扩红宣传队在田间地头的宣传动员,跃跃欲试要参加红军,可母亲一个人在家怎么办呢?1934年9月6日,红五军团红13师接过了红三军团红6师在高兴的防务,守卫兰田圩、狮子岭、竹篙山一线;红34师接替地方武装,守卫狮子岭西北高地及竹子坑、鸭子形、新田冈一线。9月22日夜,红军在高兴圩前线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夜袭。一夜恶战下来,敌我双方伤亡数百人。
第二天清晨,刘椿儒、刘树儒兄弟俩站在已变成焦土的高兴圩狮子岭战场,感慨万千,是共产党让我们穷苦百姓过上了安定的好日子,现在反动派气势汹汹地打过来,我们就要保卫苏区,就要参加红军,跟着共产党走。虽然母亲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这些了。从狮子岭回到镇上,兄弟俩立即报名参军,并被分配到了红五军团13师。1934年10月中旬,红五军团在兴国城北的文溪、石富一线阻击周浑元纵队的攻击,这是西线战场上坚持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
10月18日,红五军团将兴国城南防务移交给江西红军独立三团,全军团12168人于当晚从社富出发,经赣县、于都仓前到达于都孟口,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开始出发长征。出发前,兄弟俩想着就要远征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就向部队首长请假回家告别母亲。他们买好一副棺材抬放在厅堂里,双双跪倒在母亲面前,泪流满面地说:“妈,共产党是穷人的大救星。现在我们要跟队伍转移,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若是生病了,觉得不行了,就自己爬到棺材里去吧!”母亲整整衣襟,起身,颤巍巍地扶起两个儿子说:“去吧,孩子们,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母亲温情地抹去两个儿子的眼泪,“你们不用牵挂我,好好跟着共产党走,多打胜仗。妈妈在家等着你们回来。”
母亲牵着刘椿儒、刘树儒兄弟俩的手说:“走吧,孩子们,妈妈送送你们。”送到村口,母亲依依不舍地向兄弟俩挥挥手,默默地自顾自转身回去了。刘椿儒、刘树儒兄弟俩朝母亲的背影深深鞠了一躬,毅然随部队出发了。刘椿儒、刘树儒兄弟俩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再也没能看上母亲一眼。
来源: 老邓讲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