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教育部举办哪些活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链接:http://jgw.aynu.edu.cn/ajaxpage/home2.0/index.html
10月15日,教育部宣布将在本月陆续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包括:10月18-20日:在河南安阳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嘉宾云集,并正式发布“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从上线之日起免费(哈哈哈)对全世界提供服务,为甲骨文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提供数据支持。10月22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10月24日上午:在北京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上述系列纪念活动,将很好地展示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弘扬时代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小编和大家一样,非常期待一场场视觉和学术的双重盛宴! 商朝甲骨档案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
以下都是敲黑板的重要知识哦!
甲骨档案是以古代龟甲、兽骨材料形成的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也是当时档案的主要载体。现存商朝甲骨刻辞是商王朝档案的重要组成,是殷商统治者在占卜活动中和其他政务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记录。从已识别的甲骨文文字来看,它已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记录了殷商时期祭祀祖先、农作物丰歉、天时气象变化、战争胜负,乃至生育、疾病等社会和生活内容。甲骨档案的发现有一个过程,它的历史价值也并不是某年某月发现后就被认知的。秦汉、隋唐虽发现过,但直至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它在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余年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进行收集研究,从而大量发掘出土。自从出土,甲骨档案的研究便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甲骨档案的研究甚至形成了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甲骨学。在研究的学者当中,最为出名的是“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相关研究著作包括《铁云藏龟》(刘鹗)《殷墟书契》(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等。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是中国近代史料“四大发现”之一。它的出土,不仅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最直接可信的原始材料,而且为古文字学、古代自然科学、宗教等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这些被发现的甲骨文,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
学者如何分析甲骨档案流失海外的原因、经过及具体分布?
就在中国学者发现并开始搜集甲骨档案后不久,一些旅居中国的外国传教士也开始注意甲骨并进行搜集。在1928年之前的30年,民间在安阳殷墟发掘的甲骨档案大部分被变卖,大量流散到国外。此外,国外列强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同样掠夺了我国大量的甲骨档案。这些经历都导致甲骨文流散到法国、前苏联、比利时、瑞典、瑞士、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赵彦昌教授的论文《甲骨档案流失海外的原因、经过及具体分布》非常值得一读!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甲骨文研究为何受瞩目、被“悬赏”?
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一代又一代学者将甲骨文研究接续传承,让这门古老的学问不断结出新的研究硕果。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学术方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实施;甲骨文书法和甲骨文实物走出象牙之塔,使学者的研究成果走近大众、走向世界。小编猜测,上述的“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就是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呗!但是即便如此,有专家指出仍有很多问题如“认字”“片数”“断代”,尚未搞清楚。
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篇“悬赏公告”曾引发广泛关注:“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做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5万元”,真可谓“一字千金”!江苏省档案馆如何开发甲骨档案、宣传甲骨文文化?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周年,江苏省档案馆在第12个“国际档案日”宣传周展出了馆藏部分甲骨文书法作品,供爱好者共赏。【庆祝建国70周年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甲骨文书法艺术展】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甲骨高仿片
浙江青田王经纬甲骨文篆刻《印石之祖》
今年6月份以来, “江苏档案” 微信公众号推出“甲骨文猜猜猜”活动,很是吸睛!
【甲骨文猜猜猜】不一样的甲骨文
【甲骨文猜猜猜】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猜猜猜】甲骨四堂(第3期)
【江苏省档案馆喊你来领奖了!!!】
亲喜欢哪个甲骨文表情包?
甲骨文也来搞事儿啦!“事儿”自然不能“放过”,嘿嘿!甲骨文虽然古老,但却并非身处“冷宫”。比如,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在斗图圈一度很流行,还与“神马、大佬、鸟人”等网络流行词相结合,大受欢迎。
如果不了解历史,就无法活在当下、活出未来!甲骨文研究既是回顾,也是展望。它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的贡献,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你知道哪些地方/档案馆保存有甲骨档案?如何更好地让甲骨文“古”为“今”用?你期待参加哪些活动?分享哪些成果?你能认出多少个甲骨文字呢?找到自己的生肖甲骨文没?
欢迎留言讨论分享哦!
撰文:邵亚伟
图片:“江苏档案”、人民日报、百度
编辑:叶雯雯
点击“在看”,分享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