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除了写字,王羲之还会干啥?

除了写字,王羲之还会干啥?

阅读量:3860561 2019-10-27


王羲之像
他出生于望族,才华横溢!
他因为一幅书法作品流芳百世!
他有历史上最忠实的铁杆粉丝!
他坦腹东床,放浪形骸,却被选为东床快婿!
通过以上特征,很多人都会自动定位。
没错,他就是“书圣”王羲之。
也许你背诵过《兰亭序》,也许你听说过东床快婿的故事,王羲之的名讳,应该是家喻户晓。那么,历史上的王羲之还是什么样子呢?
要想了解王羲之,我们就要穿越到1700多年前,也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司马氏政权,西晋苟延残喘之际,司马睿南渡,偏安江东,建立东晋,王羲之的一生跨越了两个朝代。
晋的选官制度虽然继承三国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根据才能和人品进行选拔,但是发展到晋代,实质发生了变化,选官更加注重一个人是否出身大家世族。而王羲之就是出生于当时的琅琊临沂王氏(今山东临沂),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
东晋形势图
琅琊临沂王氏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秦,比较可靠的记录还是从西汉王吉开始,王吉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学问,开王氏一门家风。除此之外,王祥也是王氏家风的传承者,二十四孝里面“卧冰求鲤”者即是王祥,王祥临终前“著遗令训子孙”,以孝悌传家。
到王羲之时代,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官至淮南内史;叔叔王导,官至当朝丞相;叔叔王敦,官至大将军,都属于当时的中央官制,同时都是司马睿南渡的重要策划人之一。
西晋政权因为“八王之乱”(内部斗争)和“五胡乱华”(外部侵入),在以王导为首的策划下,司马睿南渡,偏安江东,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由此可见王氏家族的地位。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因为王敦逆反,王氏家族家道中落,王羲之的仕途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王羲之也因为家族原因极力想摆脱王氏家族权力中心。
冯承素摹本《兰亭序》
王羲之的妻子郗璇也出自当时名门,岳父官至太尉,属于当时最高军事长官。王羲之22岁与郗璇结婚,一共育有七子一女。也许是因为政治上庾亮作为平衡王氏势力的缘故,王羲之到庾府做参军,这一年王羲之23岁,虽然庾亮与王羲之是上下级关系,但是因为书法是二人的共同爱好,相互看中人品,因此,两人关系非常要好。也是由于庾氏临终推荐,王羲之才可以任职江州刺史。
随着王导(叔父)、郗鋻(岳父)、庾亮(上司兼好友)相继去世,以及看多了各势力之间的杀伐争斗,王羲之仕官的态度也表现的格外消极。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旧势力的退却,新的时代也随之来临了。
自公元345年始,王羲之(32岁)这一代人作为主要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作为南渡的北方人,虽然已经定居江东,按人之常情,北伐收复失地是理所当然的。在庾翼、桓温、殷浩相继北伐的过程中,王羲之也是持不同态度。
王羲之《破羌帖》
殷浩为了加强在朝势力,让王羲之进京,王羲之因为之前的党派斗争向殷浩表达己意,无心进京,奈何禁不起殷浩再三相劝,于是接受护军将军一职。尽管如此,王羲之还是一心向往去巴蜀、安徽任职,毕竟山高皇帝远,远离派系斗争。后来王羲之官迁会稽内史,王羲之37岁,此后四年间,一直任职会稽内史,在任职会稽内史期间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序》,这一年是永和九年,王羲之39岁。到殷浩坚持北伐,王羲之一直直言相劝,然而,殷浩并没有接受,直至北伐失败。由此可见,王羲之具有敏感的政治洞察力和直爽的性格。直至殷浩被贬为庶人,永和十一年,王羲之(41岁)退出仕途,隐居山林。
王羲之《桓公当阳帖》
从入仕到出仕,王羲之18年的职业生涯结束,退隐之后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一面教养子孙、耕田种地,修黄老之学;一面依然心系朝廷北伐之事。永和十二年,桓温收复洛阳,北伐告捷,王羲之欣喜之余也不忘对桓温褒扬,尽管桓温是与王氏对峙一派。刚刚夺回的失地需要镇守,桓温南下经营,桓温命谢萬(羲之友)、郗昙(羲之妻弟)镇守,王羲之因对二人非常了解,遂写信诰戒未果,结果镇守失败,洛阳再次沦陷。升平五年,谢萬、郗昙相继去世,王羲之也在这一年去世,享年59岁。
王羲之的一生自南渡以后,一直生活在南方,直到去世。王羲之有经事之才,却不慕朝廷;性格耿直,对于朋友,可以推心置腹,对于敌人,可以保持客观;对于国家,始终心系朝廷。
注:本文多参见祁小春先生著《迈世之风》、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