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宝带溪桥罨画通——画溪桥

宝带溪桥罨画通——画溪桥

阅读量:3878408 2019-10-28


 画溪桥既是村名,也是地名。位于小浦镇画溪村最东侧,横跨长兴新港(古称南箬港),是县城通往泗安、煤山、广德陆路的必经之地。古画溪桥是四墩五孔石梁桥,这与沈周的《罨画溪》以及清同治《长兴县志》所描述画溪盛景时,图中出现的石桥位置和形状完全一致。画溪桥目前最早的出处在《永乐大典·湖州府》中,清同治《长兴县志》载:“画溪桥有石柱题字,弘治□年□月重建”。另外清同治《长兴县志》转引明代顾应祥(1483—1565)编纂的明代县志云:“画溪桥在县西八里,跨罨画溪”,可见画溪桥在明代早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画溪桥坐落是在长兴“母亲河”——古箬溪的中段,旧时因风景如画而得名。从古至今,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留下了许多吟诵画溪风景的诗歌、书画作品。作为地名,画溪村是历史地名的沿袭,历史底蕴十分深厚。陈朝长兴县令钱道舍宅为寺,留下了今日的清果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首的钱起,从画溪走出,其后创造了子孙四代一门五进士的佳话,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则是钱起的侄子,从此钱氏成为了画溪乃至长兴的第一著姓。
 明清时期,因居民从事冶炼行业,且处于水陆要冲,画溪桥之南于明末清初发展成集镇,清顺治《长兴县志》记载:“炉头镇在县治西七里画溪桥,居民业冶,故名。”此时,画溪桥已成徐氏聚居地,著名的文学家群体——明“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1517—1578)就出生在这里,吴承恩蒙难之时,全赖徐中行援手搭救。而画溪村也出现了著名的姚氏家族,姚一元(1509—1578)先后出任江西、山东布政使,晚年返乡定居,自号“画溪”;明末,冯梦龙曾应姚氏子弟所邀,专程来长兴作画溪之游。
 画溪桥因要冲而兴,又因要冲而毁。咸丰年间遭兵火洗劫,1937年再遇日寇入侵。1937年11月25日长兴城沦陷后,因画溪桥地处县城通往军事重镇泗安的必经之地,村民将画溪桥面石板拆除以阻挡日军第18师团的进攻,但日军仍以11月27日闯入画溪桥村,枪杀村民14人,并将桥石作为建筑碉堡的用材。古画溪桥终于一蹶不振,古镇、古桥、古寺皆烟消云散,如今不见丝毫踪影。


 现在画溪桥有三座,分别是宣杭铁路和长牛铁路的铁路桥以及浙江10省道上的公路桥,桥下的重阳港也已经开浚为长兴新港,即“东方莱因河”——长湖申的主航道。公路桥也称“画溪大桥”,其前身是长煤小铁路上的桥梁,1922年通车,是长兴县乃至浙江省第一条铁路。1940年,国民党陆军33旅奉命将其炸毁。抗战胜利后,已无法通车,迫于安抚矿工生活所需,1948年8月,长兴煤矿铁路全部路基和桥梁产权向长兴县政府抵押,折合糙熟食米600市石,改建成单车道公路。2010年,为配合长牛公路扩宽,画溪大桥再次重建,新的画溪大桥长482.04米,径跨476米,单宽11米,孔数18,为连续箱梁结构大桥,当年12月建成通车。


十里轻烟桃叶舫,一桥凉雨梅花笛。画溪桥,毁了再造,造了再毁。炮火纷飞的岁月,太多的记忆都随时间被淹没在尘埃中。古画溪桥早已消逝在岁月的泥土中,无迹可寻。2010年,为合长牛公路扩宽,画溪大桥再次重建。新的画溪大桥长482.04米,径跨476米,单宽11米,孔数18,为连续箱梁结构大桥。2010年12月建成通车。新的画溪大桥则像一头雄狮屹立在画溪村的最东方,护佑一方的平安。   
                (溪宁  供稿)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