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古称泽州,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在晋城市区范围内,最能体现晋城文化特色的要属——老晋城。我们这里所说的老晋城,是指晋城的老城。东边城墙在景忠桥西不远处;西边在景德桥附近;南面,城墙就修砌在新市西街以北;北面在今天晋城市区的书院街附近。
老晋城的建筑
现在古城早已经不复存在,其绝大部分古建筑也在抗日战争中遭到毁坏,城墙则在1945年内几乎全部拆除,只有城北的余气桑存的古书院、水陆院扎货市场包围的怀覃会馆、气质犹存的景德桥、景忠桥以及老城区部分建筑。
01 程颢书院
程颢书院,是公元106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任泽州晋城令时,兴办的学堂。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程颢书院在创建60年后遭遇第一次劫难。由于战乱影响,书院中求学的学子开始迁居陵川,这也成就了陵川一地在金代的文化繁荣。据后世统计,陵川仅在金代科举中曾涌现7位状元。
02 景德桥
景德桥,又名沁阳桥、西关大桥,是山西晋城市城区通往阳城、沁水的交通要道,是继赵州桥之后我国现存历史悠久的古代珍贵桥梁之一。 桥面两侧石雕兽面、海成、行龙、海水等纹图案,券门上雕离首,均精巧。
03 景忠桥
景忠桥又名永济桥,俗称东关桥、东大桥。晋城老城区古桥,从清朝泽州府时期至今,仍是山西晋城市东向交通往来的必经之路。
04 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城玉皇庙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金泰和七年(1207年)重修,贞佑年间部分被毁,元至元元年(1335年)重建。庙坐北朝南,占地4000余平方米。老晋城的院落
城南是泽州古城市井生活的地区,现保留了以张院民居为代表的十几个一些相对完好的民居院落,均为棋盘院。
这些院落散布在周元巷、司家巷、南谷洞、三元巷、高都寺、团结巷......等十几条历史巷道之中,典型的晋东南地区院落组合模式,承载了晋城历史文化、人文生活,而作为老城基本单元的这些巷道和院落,自然成了老城的标志。
张院民居
张院民居位于晋城市城区下元巷北口路西,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坐北朝南,气势巍峨。据说,原来张院由4个院落组成,现仅存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是前院,正堂5间均为出廊,下部3间正房左右各有1间套间。院内三面均为带有木质前廊的二层楼房,整个宅院木雕花纹样式为明代风格。
第一进院落称外院,5间均有出廊,下部3间正房,左右各有1间套间。穿厅而过后院,庭院小而方正,是明代晋东南砖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作,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晋城的街巷
老城内的主街道,以“大十字”和“小十字”为框架,形成一个出头“干”字型格局。主要有四条主街道,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
东大街
西大街
南大街
北大街老城内的胡同和谷洞,过去有的叫巷,也叫胡同。如“周元巷”也叫“周元谷洞”。
解放前和建国初,城内有六街、三十巷,主要街巷有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前西街、西安街及府衙巷、老府巷、东仓巷、马道巷、后巷、周元巷、司家巷、三元巷及高都寺胡同等。街巷总长约16公里。
上世纪60年代,打通了新市街的一段(1公里);70年代,新修了建设东巷及后河等街道和巷路;80年代初,又建成了花园巷、七府巷等街巷。到1984年,城区街道总长达82公里。
昔日的泽州古城,城内街道多狭窄不平,除大十字西北角府衙门街和小十字以西的县衙门街用青石铺砌外,其余街道用土垫而成。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整。到1982年,城内31条,大小街道全部用沥青铺过,全长13.3公里;用耐火砖铺设小巷道11条。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城市的规划,如今,这座老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日老城的模样留在了老晋城人的记忆里,留在了记录时光的胶片上,如今,这座当年的老城,变得越来越整洁,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有韵味。岁月经年,对于这座城市的爱和期许,将一直深藏于一代又一代晋城人的心底......完
来源:红果头条
晋城融媒
晋城本土新闻发布平台~最新的新闻资讯,
雄奇厚重的自然和历史,舌尖的美味,
地方民风民俗,身边的家风家训……
晋城融媒,给您最需要的。
微 信 公 众 号: 搜 索 “ 晋城融媒 ”
微信扫一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