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难度:★★☆☆☆
美景指数:★★★☆☆人文指数:★★★★☆【前情回顾】
上期巴尔干三国自驾已经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途经乌日策小城来到风景如画的田园牧场兹拉蒂博尔。次日再从兹拉蒂博尔离境塞尔维亚抵达前南斯拉夫著名电影《桥》的取景地塔拉峡谷大桥,最后入住塔拉峡谷底部的国家公园。从国家公园出发途经黑山共和国首都波德戈里察来到黑山与阿尔巴尼亚界湖斯库湖入住。从斯库湖翻山越岭终于抵达亚得里亚海岸,一睹布德瓦老城风采,再前往世界遗产的欧洲著名旅游胜地科托尔湾,沿中世纪防御城墙拾级而上,俯瞰整个科托尔峡湾。最后从科托尔湾惜别湛蓝海岸,离境黑山入境波黑,避开克罗地亚,绕道百余公里再次来到波黑仅7公里的海岸线上的城市涅姆。 本期,我们从涅姆出发,探寻波黑与巴尔干诸国战争的遗痕。
(战争伤痕的萨拉热窝街头)
因为车子前一天在新海尔采格被预警左后轮胎压不足,自己心里很担心会不会出问题,一来是担心车子在高速行驶下的安全问题,二来是担心车子退回租车公司被发现有故障会被狠狠敲一顿。怀着这种惴惴不安的心情,一大早就起床,跑到停车的地方充满仪式感地祈祷车子行车电脑显示胎压的正常,可是等点火的瞬间,车子还是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提醒左后轮胎压过低。
(显示左后轮胎压不足) 无赖于当天行程规划比较紧凑,也顾不得太多车况问题,匆匆收拾行李,在涅姆海岸上一边吃了早餐面包一边随意四处走走之后,再次踏上波黑之旅。
(起个大早) 出发之前先说一说波黑这个国家。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是欧洲南部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多山国家,首都萨拉热窝。波黑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两个实体,其一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又称穆斯林和克罗地亚联邦),其二为塞族共和国。2000年处于国际监护的布尔奇科市设立了特区,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第三个政治实体—布尔奇科特区,虽然布尔奇科特区在名义上是属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两个政治实体共同治理,但是事实上该区的地位却等同于第三个政治实体,因为该区具有等同于其他两个政治实体的相同权力,并且直属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政府所管辖。
维基百科 波黑实际上是由“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国家组成的联邦。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又是由穆斯林和克族组成的联邦。我们在自驾过程中,导航会显示我们进入“塞族共和国”,吓得我还以为少办了一个签证。这也让自己更加明白“国家”、“联邦制国家”和“主权国家”的区别。
(波黑国内的两个“国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仅为历史学上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时至今日在该国仍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仅有使用种族名称波斯尼亚人跟克罗地亚人(波黑联邦)、及塞尔维亚人(塞族共和国)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而已。
维基百科 波黑的国内政治十分复杂,种族宗教矛盾尤为突出,否则也不会出现90年代末期著名的波黑内战发生。顺便说一句,波黑内战是欧洲二战之后发生的最大规模战争,同时也是时间最长、种族屠杀人数最多的战争。简单来讲,目前的波黑就是东汉的三国:两个政治实体分庭抗礼、三个种族、三个宗教;穆族、克族军事实力相较于塞族弱很多,所以穆族与克族联合起来成立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与塞族共和国对抗。就是在这种内部对抗形势下,形成的波黑这个国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席团由三人所组成,每人各属一个民族(波什尼亚克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任期为四年,四年中每人轮流就任八个月主席团主席的职位。主席团成员由人民直选,其中波黑联邦选出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成员,塞族共和国选出塞尔维亚人成员。 主席团提名部长会议主席,由议会通过。部长会议主席负责任命各部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拥有立法权,分为两院:人民院有15名成员,每个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来自波黑联邦,三分之一来自塞族共和国。
维基百科 从上面也可以看得出来,整个波黑的政治体制架构都是按照三个种族来分配的,完全就是现实版的“三国演义”。
早上出发后,沿着前一天的来时的“高速公路”走了一阵,发现了一处山丘上有圣母玛利亚的雕塑,山丘下面是一个教堂。由于当时此地空无一人且文字不通,我们怕误入了一些宗教禁区,特别是看到十二门徒的碑后,很容易联想到我们这里的墓碑,感觉略微渗人。登高远望,风景还是不错的,就在这时,陆陆续续开来了几辆车也在这个教堂游玩,顿时我们的心情放松了些许。看着圣母玛利亚的雕塑,也能证明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克族(克罗地亚信仰天主教)控制区域,还没有进入穆斯林聚居的地方。
(山丘上玛利亚雕塑旁远望)
顺着导航的指引,开了没多久就到了波黑著名景点,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莫斯塔尔。我们的目的地是莫斯塔尔古镇与地标性建筑莫斯塔尔古桥,但是刚刚汽车开到莫斯塔尔城区的时候,开始下起了大雨,行李中的雨伞根本无济于事,加之当地气温相较于海滨城市涅姆陡降不少,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地方换衣服,索性导航寻找一家加油站把衣服换了,顺带躲躲雨。
(加油站躲雨中)
歇息差不多后,我们再次导航到古桥所在位置。但是因为莫斯塔尔是一个临河而建的城市,河两岸坡度比较陡,这让谷歌地图导航变得十分不精准。当导航把我们导到一个错误的路口,正准备掉头的时候,张老师突然发现旁边的店铺有很多轮胎,应该是一个轮胎修理店。张老师提议,让我顺便在这里把车胎进行检查了。
(检查胎压)
没想到电力的穆族小哥英语出奇的好,先用他们的胎压检测器试了一下,确认我们的车确实胎压偏低。然后小哥告诉我们他们打算把车轮子卸下来找被扎的点,但是找遍了车上所有地方也没有找到奥迪轮毂上的一个专用螺丝批头工具。小哥当时还很生气,埋怨租车行就这样把车租给了我们,如果出现意外,连备胎都无法更换,太不负责了,愤怒地说“What the hell……”。由于无法卸下车轮,他们只能趴在地上帮我们检查,最后他们发现了2颗钢钉,第二颗钢钉插得很深,几个小哥轮番上阵,才帮我们拔出来。补了胎,加了气,一问价格,只要5欧,过于良心!
(取出钢钉)
(补胎中)
(穆族小哥很热心也很热情) 顺利补完胎后,我们沿着新的导航下到了古桥边。看着街边上有一个私家停车的标志,赶紧把车停进去,一问价格:5欧。想着刚刚补胎花了那么多力气,才花了5欧,顿时觉得停车好贵,不过停在其他地方也怕被贴罚单,只有认了。这时我们说借用一下停车场老板的厕所,同样被告知需要1欧1人,无语,立马走人。
(莫斯塔尔古桥)
说一说莫斯塔尔这种见证波黑战争历史的古桥
【修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古桥是2004年修复的古桥。原来的桥是由苏莱曼一世于1557年下令建造,耗时9年建成。在桥梁竣工后,莫斯塔尔古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宽的人工建造的拱桥。当时修建的技术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如何架设棚架;如何把石头从河的一侧运到另一侧;如何在这么长的建造周期内让脚手架保持可靠等。莫斯塔尔古桥可以讲是那个时代人类建筑的伟大作品。
(网图,莫斯塔尔古桥傍晚)
【毁坏】古桥于1993年11月9日波黑战争期间被摧毁。当时波黑克族用迫击炮将古桥炸毁。在莫斯塔尔古桥毁坏后,波黑克族发言人承认出于战略的重要性,他们故意摧毁它。
【重建】战争结束后,重建桥梁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加汗文化信托基金和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组成联盟,以监督莫斯塔尔古桥和古城中心的重建。意大利、荷兰、土耳其、克罗地亚、欧洲理事会发展银行,以及波黑政府也提供了其他资金。1998年10月,UNESCO成立了一个专家组成的国家委员会检查设计和重建工作。根据决定,尽量按照原貌恢复,使用同样的技术和材料。匈牙利军队的潜水员从河中捞起原来的石料拱桥梁建造使用,不足部分则从当地的采石场获得石料。重建开始于2001年6月7日,2004年7月23日落成。
(莫斯塔尔房顶是用页岩搭建)
(河边清真寺)
(修建如此大规模古桥的技术,至今是个谜)
(我们在游览古桥时,碰见两个重庆女生,找我们兑换了20欧元)
(古桥上有人正在众筹跳桥表演)
在离开莫斯塔尔之后,沿着类似我们的国道行驶了几十公里后,道路两旁的路牌显示我们即将驶入真正的高速公路。波黑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我们国家类似,同样也有人工通道和ETC通道,但是他们似乎叫NPL通道,收费站可以使用信用卡免密支付。高速公路路况极好,限速130,车流量也很小。经过隧道的时候,自己有种感觉,这些高速公路都是中国承建的,因为隧道太像都汶高速的隧道施工工艺了。 傍晚十分来到波黑首都萨拉热窝,这个城市应该是此行中最著名的城市。首先中学历史课本中都学过萨拉热窝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其次上了点年纪的人应该都看过前南斯拉夫的另一部著名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作为波黑首都的萨拉热窝,其魅力远不止于此,萨拉热窝被列入2010年最值得去旅行的十大都市之一。2012年3月,萨拉热窝战胜了全世界其他100多个都市,被旅行博客Foxnomad评为“最佳旅游都市”。2011年,萨拉热窝获得2014年欧洲文化之都的提名,是唯一获得提名的欧盟以外的都市。
(永远都是单行道的萨拉热窝老城) 应该所有国家的首都到了下班高峰期的道路都是一样的拥堵,萨拉热窝也不例外。龟速前进半小时后,被导航导到了一条及其狭窄的小巷子里,小巷子不仅狭窄,路还十分陡峭。当我们跟着导航走了好一阵之后,突然发现前面并没有道路了,只有掉头。正在我们掉头的时候,住在路旁的大叔告诉我们不要相信导航,导航有问题,你们朝山下走,左边是老城,右边是新城。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我们掉头的地方,就是90年代著名的萨拉热窝围城战中,狙击手伏击整个萨拉热窝老城的狙击点。
我们是在Airbnb上预订的公寓,房东早早就在公寓门口等我们,还帮我占了一个车位。房东估计是一个有洁癖的人,公寓里所有地方被整理得一丝不苟,特别干净。房东简要给我们介绍了注意事项和附近区位后就骑着他的小踏板摩托离开了。我们沿着他给我们指引的前往老城的路拾级而下,感受着这一座“战争城市博物馆”。
(斑驳的楼面与下方的弹痕)
(波黑战争时期,这种巷战十分惨烈,惨烈程度自行百度)
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是波斯尼亚战争的一部分,是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首都萨拉热窝从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遭到南斯拉夫人民军与塞族共和国军围困,共计1,425天。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时间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三倍,比列宁格勒围城战还要长一年之久。
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后,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计划独立建立一个塞族人的波斯尼亚塞族共和国,因此派遣13,000名部队驻扎在萨拉热窝附近的山区进行围城。塞族军队使用炮击、坦克与步枪对市区进行攻击,并于1992年5月2日开始进行围城。城内保卫政府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军共有70,000人,他们武器匮乏,无法突破重围。
13,952人在萨拉热窝围城期间被杀害,包括6,137名政府军士兵,5,434名平民。塞族军队有2,241名士兵丧生。1991年人口普查显示萨拉热窝及其周边地区有525,980人。围城前市区人口为435,000人,目前萨拉热窝人口约在30万至38万人之间。
(古老的电车与天主教大教堂)
(过马路的行人)
(天主教会的耶稣圣心座堂)
夜晚的萨拉热窝奇冷无比,最低温度只有1℃,张老师只有临时在商场买了一件羽绒服。在商场门口,我发现透明贴标志除了禁止照相、禁止宠物之类的,还有一个禁止携枪进入。顿时我对这个地方夜晚的治安状况产生了担忧,买完衣服后给张老师说赶紧走走看看,早点回住处。
(东西文化交界线,远处的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著名取景地,清真寺的宣礼塔也是世界上首个电气化照明的宣礼塔)
(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
(格兹·胡色雷·贝格巴扎,感觉突然置身中亚伊斯兰世界)
(一战爆发地——拉丁桥,一个屌丝愤青引发的世界大战)
在拉丁桥旁,看见一个青年男子给一对游客夫妇交谈着,稍微仔细一听,听见男子说他生活很艰难,还有妻子孩子,已经很久没有收入了,希望那一对夫妇能帮助他。结合前面在商店门口看到的禁止携枪进入的标志,我赶紧拉着张老师离开,生怕他问到我们,一言不合掏出一把手枪啥的。
(永恒的火焰,象征二战中战胜法西斯)
(电车与永恒火焰)
(夜晚八点半,萨拉热窝老城区最核心的地段已是如此冷清。冷清但迷人)【彩蛋】推荐关于波黑战争电影1.《拯救者》 豆瓣8.0
2.《无主之地》 豆瓣8.6
3.《惊变世界》 豆瓣8.64.《美丽的村庄,美丽的火焰》 豆瓣8.15.《格巴维察》 豆瓣7.6…………
未完待续关注公众号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