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相互作用

阅读量:758 img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相互作用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电离产生一个带电基团,与蛋白质带相反电荷的残基通过静电作用相互结合,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正电残基如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结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负电残基结合,如天冬氨酸、谷氨酸。通过静电结合之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端再与蛋白附近的疏水位点结合。
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双离子表面活性剂两类电中性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以相对较弱的作用力与蛋白质结合,如疏水作用力、氢键等,这类相互作用通常不会引起蛋白质构象的强烈改变。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不但和类型有关,还和浓度相关。同样的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的浓度下,引起的蛋白质构象变化程度不一样。如前文说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强烈的蛋白变性剂,但是在低浓度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能对一些蛋白也能起到增加热稳定性的作用。日本学者发现,少量的SDS存在,能够有效增强BSA的热稳定性,并且烷基链越长,保护作用越显著。BSA在体内主要作用之一是运输双亲性分子、疏水小分子等,天然状态下的BSA有12个磺酸酯结合位点,当一个BSA结合的SDS数量为12个(最大15个)时,SDS能够起到稳定作用。当结合SDS数量超过15个,BSA开始趋向于去折叠结构,从而暴露更多的结合位点,导致蛋白构象进一步不稳定。不同蛋白天然状态下可结合的SDS数量不一样:β-乳球蛋白含有1个结合位点;α-螺旋牛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ACBP)能够结合1-3个SDS;α-乳清蛋白能够结合3-4个SDS情况下不变性。但是低浓度下的SDS并不总起维持蛋白稳定作用,如肌红蛋白,即使只结合一个SDS,也能够导致蛋白极其不稳定。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